感谢联想提供本次测试的受测机
说实话,轻薄游戏本是一个很尴尬的品类。一来随着处理器与图形芯片架构性能的提升,很多轻薄游戏本在游戏上的表现会被使用更新架构的、更轻薄小巧甚至价格低廉的产品超越;二来由于物理尺寸限制,随着配置提升售价的提升幅度将会是指数级的,这又打消了很多人去购买甚至去了解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半导体工艺的原因直到2016年的Pascal架构正式发布,笔记本电脑GPU的核心都比同定位的桌面核心降了档次,这一问题加上轻薄游戏本本身因为物理原因导致的性能释放问题,又导致了轻薄游戏本的游戏性能难以达到配置类似的传统游戏本的水平或价格远超这类本子。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导致了轻薄游戏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属于少数群体的心头好,对于大众来说几乎是隐身的。
随着Pascal在笔记本上铺开,这一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缓解。采用16nm工艺的Pascal GPU相较于前辈有更高的能耗比,这使得它们能够做到台式机与笔记本同定位核心一致,而该架构本身的高性能也导致现在搭载1060的游戏本甚至可以跟970m对垒;而另一边随着Intel对14nm制程的精细打磨与优化以及材料科学的发展,曾经Haswell的大火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尤其是NVIDIA提出的MQ标准在此之上更进一步地限制了显卡的功耗,这些供应链上的进步使得一台搭载i7处理器与MQ级显卡的轻薄游戏本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下探到一个更为优雅的价位,让轻薄游戏本开始逐渐走下神坛。
而这次受测的机器-联想拯救者R9000X则是时代又一次进步的产物。处理器采用的TSMC 7nm制程由于有服务于多家手机厂商的经验,在低功耗下的性能表现优秀,以及高IPC的Zen 2架构,配合使用更先进12nm工艺并特挑的2060MQ核心能够尽最大可能减少性能的损失,再加上高素质的模具、做工与售价,即使其上市的时候已经来到了Turing架构的生命末期,但仍然是一台瑕不掩瑜的优秀轻薄游戏本。
开箱与外观
R9000X的包装箱正面是硕大的LEGION字样,这一设计与ThinkPad系列产品近几年的外箱设计颇为类似。右侧标有机器的配置清单,顶部有一个提手方便用户拎回家。
箱子里面只有两个部分:机器本体和电源适配器。机器本体额外用一个子箱包装,子箱内部还有编织物袋包裹着机器,尽可能保证机器到手的完好无损。机器的设计语言承袭了拯救者近年产品的传统,但因为轻薄的设计更加简洁干练。不过,屏幕转轴(连带屏幕)的凸起我个人比较不喜欢。转轴这一块的过渡完全可以做的更加平滑而非现在这样过于突兀。但是话又说回来,设计语言这个事情,who knows呢,咱关键还得看机器本身。
材料方面,通体采用金属作为材料,高级感满满。
除了A面的LEGION和屁股上的出风口之外基本没有任何能让人联想到“游戏本”的设计,对于需要带这台机器通勤/上课的人来说不会造成困扰。近年来游戏本的设计越发内敛,从一个多用途的角度来考虑自然是好事,但我说实话也很喜欢老游戏本那种张牙舞爪、极具辨识度的设计风格。所以,这就是一个选择问题了,还是那句老话:笔记本的核心是取舍。
机器的底部设计也十分巧妙。为了保证足够的进风量,机器的底部有很大一部分空间镂空成了进风网,而为了给进风口提供足够的空间,脚垫的高度也远高于一般的电脑。进风口下方是这台机器的铭文所在,内容如下:
便携式计算机 Model Name/型号 Lenovo Legion R9000X 2021 输入电压/电流:20V 11.5A CMIIT ID MO MTM SN 生产日期 2020/11/09 服务网址 http://support.lenovo.com.cn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制造
再下面就是一些认证与Windows贴纸了。有一说一我认为键盘面那些贴纸也可以贴到底部,这样可能更好一点。
说回脚垫,底部最长的一根脚垫上面刻着拯救者的LOGO,这一设计虽然一般使用中看不到(不如隔壁惠普在机器屁股上刻的方案),但也确实体现了产品设计团队对产品的用心之处。
转轴
不知道是我这台测试机本身的问题还是我用太久老机器(特指ThinkPad T430)不习惯丝滑流畅的开盖体验,当我第一次打开这台机器的时候转轴流畅过头的手感确实把我吓到了。支持单手开合对我来讲并不是很急需的功能,但是这种流畅的手感真的是舒适。当然,这是高情商的说法。这个转轴太过丝滑导致在实际使用中难以控制屏幕开合角度,甚至在拿起来的时候都有可能把屏幕甩到另一个角度。虽然有一说一这并不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但仍然会给使用体验带来不愉快。
键盘与触摸板
键盘手感还行,我从MX BOARD 1.0 TKL切换过去并没有特别不适,键位比较不符合我的打字习惯(因为我自从前年卖掉775之后几乎一直使用的是没有小键盘的笔记本)容易误触到小键盘,但这个是一个习惯问题可以解决。不过,键盘烫手的问题是真的忍不了。即使是这两天杭州的、10度出头的气温下,在室内玩老3A一会儿键盘中部的温度就已经开始有点不适了。虽然有一说一,wasd这一区(比较常用)还是很清凉的,但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人均祖安狂魔,高强度扣字的时候键盘的温度确实是很影响体验的事情。这一问题似乎是拯救者近几年产品的通病,尤其是在高温的夏天可以预见的温度问题会极大的影响玩家的体验。
触摸板手感不错,应该说符合我对一台8k价位的笔记本的期待。唯一的缺点就是位置比较尴尬容易误触。当我把手放在wasd键上的时候,我的手就很自然的会触碰到触摸板。在触摸板的高灵敏度与屏幕的高刷新率下,很容易出现游戏中突然高速拉枪(或类似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对玩家的游玩体验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若此时游玩的游戏风控机制比较激进甚至有可能出现误封禁现象。当然,这也可能是我的手比较肥厚的原因。在联想电脑管家中可以选择启动防误触开关,但这一开关与其说是“防误触”不如说是关闭触控板。当然,考虑到游戏本的使用情境下会需要防误触开关的时候一般都有外接的鼠标,这一点倒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电源键
电源键在键盘上方,同时集成了指纹识别的功能。指纹识别的可靠性比较高,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做到touch & unlock。由于识别速度以及可以做到开机之后自动解锁,这个指纹识别相较于我之前的PC指纹体验实在是好太多了。
指示灯同时作为功耗模式指示器,这也是一个很方便的设计。野兽模式是红色,普通模式是白色,安静模式是蓝色,准备读入指纹是绿色,简单明了。
音响
这台机器的音响效果吧,用是能用,音量也比较大,听起来也不算难受,但也就那样,没啥好说的。
麦克风与摄像头
这里我不多说,放一个视频来表现一下。摄像头顶部有一个”ThinkShuttle”,能够有效做好隐私防护,就是用起来有点不方便。很显然,我个人是不会去使用这个摄像头的。麦克风的音质意外有点好,只是我不知道这是因为麦克风本身还是我录制视频时的环境比较空旷。
三维与重量
拯救者R9000X作为轻薄游戏本,其尺寸相比R7000P来说更为小巧轻便。
单机2KG以下,旅行重量3KG以下还能再额外装个鼠标进去,这一数据作为一台15.6寸、搭载八核处理器与60级显卡的轻薄游戏本来说是优秀的。尤其是配合拯救者家族低调的外观设计风格,如果是一个像我一样年轻人,背着它去上课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至于职场环境/图书馆/星巴克,打开安静模式,除了A面的LEGION Logo之外几乎看不出游戏本的影子,完全可以做到大隐隐于市。
如果说数据不够直观的话,那么跟我的Chromebook Plus做比较的图片应该可以更好的展示这台笔记本的薄了。由于使用了RK3399处理器与无风扇二合一设计,这台Chromebook即使在Chromebook里都算轻薄的了,这台R9000X的轻薄可见一斑。
附件包
附件包(不算电源)总共有四份文件:设置指南、保修指南、三包凭证与一个社区广告卡。不多,而且对于我这种玩家来说用处不大。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把这些文件与箱子一起保留起来以便可能有需要的RMA.
操作系统与预装应用
预装Windows 10 家庭中文版,没啥好说的。需要的自己买CDK重装,没需求的用家庭中文版足够日常办公游戏。预装Windows 10激活时用户需要同意微软和联想的EULA,并且系统会推荐用户注册联想帐户。在我之前开封新Eve V的时候没有提示这些,可能是高级OEM和一般OEM的定制程度区别。之前用戴尔官方恢复镜像恢复5175的时候也没有提示这些,有可能是商务产品线的大客户定制机(我那台机器是K12市场流出的)与普通家用产品的区别。
UEFI Firmware
作为一个会经常调整电脑UEFI设置的用户,我对笔记本电脑的UEFI Firmware设计颇有要求。在我眼中,ThinkPad与戴尔Latitude、Precision的UEFI Firmware是妥妥的第一梯队:功能完善UI简洁操作灵活,而惠普商用产品线的UEFI Firmware……With all due respect,我是真的很讨厌。菜单逻辑紊乱、聊胜于无的本地化,以及各种奇怪的Bug。不过,对于一般的消费级产品线,我的要求倒也不高。不说像华硕微星技嘉这些有基础的厂商直接把主板BIOS删减丢笔电上起码别恶心我就OK。
R9000X的UEFI Firmware分为两个不同的界面-一个是只支持选择启动盘和独显直连的简单模式;一个是功能较为完善的专业模式。
考虑到游戏本的一般用户会用BIOS做的事情做的事情,这种设计我个人是比较欣赏的:同时兼顾了只是需要调个启动盘和独显直出、不想瞎动搞坏UEFI Firmware的用户和需要进行更专业的定制的poweruser。不过,性能模式与防误触这两个功能只能在Windows里进行调整,这个设计就比较离谱。虽然考虑到只有少部分用户会用这台机器安装非Windows的操作系统,但毕竟我自己就是这少部分之一,所以我最多最多只能说理解。
无论是简单模式还是专业模式都只有英文可选,但简单模式的英文都属于小学生水平、专业模式本来就不是为everyday joe设计的,所以我不做评价。
为了方便各位有需求但看不懂英语的用户,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专业模式下可调整的选项。它们分为三个分区,分别是:
- Configuration(配置)
- System Time(调整硬件时间)
- System Date (调整硬件日期)
- Wireless LAN(开关无线网卡)
- Graphic Device(选择是否独显直连)
- AMD SVM Technology(AMD虚拟化技术)
- BIOS Back Flash(BIOS版本回退)
- Hotkey Mode(功能键默认是F1-F12还是快捷键)
- Flip to Boot(开盖启动)
- Fool Proof Fn Ctrl(这个有一说一我也没看懂)
- Always On USB(上文提到的那个支持关机充电的USB接口)
- Charge in Battery Mode(是否支持在仅使用电池的情况下进行关机充电)
- Restore Default Overclocking(恢复出厂超频设置)
- Disable Building-in Battery(是否停止使用内置电池,这里似乎有typo)
- Security(安全)
- Set Administrator Password(设置管理员密码)
- AMD Platform Security Processor(是否启用AMD平台安全处理器)
- Clear AMD PSP Key(清除平台安全处理器密钥)
- Secure Boot(这个功能需要装别的OS再开)
- Reset to Setup Mod(清除密钥、关闭Secure Boot并重启到UEFI Firmware)
- Restore Factory Keys(将所有密钥恢复成出厂状态)
- Boot(启动)
- Boot Mode(选择UEFI启动还是Legacy启动)
- USB Boot(是否支持从USB启动)
- PXE Boot to LAN(网络启动)
- Edit Boot Order(编辑启动顺序)
功能还是比较全面的,逻辑上也很清晰,除了本地化方面做得不够好之外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
预装应用一览
R9000X预装的应用程序不多,除了必要的应用程序、运行库和驱动之外只有爱奇艺、WPS Office和联想全家桶。虽然对于我个人来说没有什么必要,而且同时安装WPS和Office确实有点迷惑,但考虑到更广阔用户群体的使用体验与习惯,就算这些软件没有预装说到最后大家也仍然会自己去装,我个人就不对这个列表进行批判了。
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版本
预装了Windows 10 2004,BIOS版本为G1CN13WW,预装的GPU驱动是452.13版。不算太老(毕竟这台机器是去年年底的新机,怎么说也老不到哪里去xd
配置分析
CPU
这台机器搭载了AMD Ryzen 7 4800H处理器,Zen 2架构Renoir核心。8核心16线程,采用TSMC 7nm工艺打造。FP6 BGA封装,标称TDP 45w,基础频率2.9Ghz,最大加速频率4.2Ghz.
自从2006年酷睿架构一炮惊人与之后AMD几次重大战略失误导致一蹶不振以来,AMD处理器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就是垃圾的代名词。这一境况直到2016年Ryzen架构在十年磨一剑之后一鸣惊人,虽然早期在IPC上仅仅达到了Haswell的水平但凭借低廉的价格和更灵活的SKU安排绝地反击,并在此之后不断进击,给予了Intel不小的压力,并在2019年推出的Zen 2架构上反超Intel重回王座。与此同时,放弃GF转投TSMC也使得这一代Ryzen处理器在能耗比上有着极大的优势。话又说回来,当年AMD购入ATI以及之后的错误决断将这家公司逼上绝路,但凭借着ATI的GPU技术,通过APU与半定制半导体等方式不断积攒力量最后涅磐重生,这怎么想都是很爽文的剧本啊(笑)
这台机器上的4800H处理器在架构上与桌面的处理器较为相似,同样采用了CCX的设计。每个CCX有四个核心,配合同样是7nm工艺的Vega核显与12nm工艺的IO核心,这一设计能够让AMD快速进行产品矩阵的分化,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但在缓存性能上略逊单die方案一筹。对4800H这颗处理器更细致的解析可以参考PC小白的这篇文章:“核弹”降临——R7 4800H简单测试。
GPU
这台机器搭载的显卡是GeForce RTX 2060 Max-Q,卡如其名是整个Turing生命周期中的光追甜品卡RTX 2060的低功耗版本。
虽然在笔记本上Turing架构是Pascal GPU的直接续作,但在这两种GPU之间其实还有一个昙花一现的Volta架构的消费者显卡-Titan V(这也是我昙花一现计划的组成部分)。Turing GPU相比Pascal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硬件层面支持了实时的光线追踪,这一技术能够在游戏中展现更为真实的光照效果(虽然即使到目前也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游戏支持),对于赛博朋克2077这样的游戏来说效果极好。另外一个颇有意思的技术则是DLSS。基于NVIDIA在AI领域的影响力,利用硬件层面额外加入的Tensor Core对低分辨率的画面进行超采样做到画面帧数我全都要(虽然DLSS 1.0远远达不到成熟、需要游戏厂商与NVIDIA合作才能使用而且Tensor Core早就在Volta就加入了GPU)。可以说,Turing对PC Gaming的革命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GeForce 256引入的硬件T&L。
在这款机型的发布会上,联想对这张显卡以极大的篇幅进行宣讲,由于其采用了特挑的核心,以拯救者R7000P作为对比机型,能够在65%GPU功耗的情况下达到90%以上的GPU性能。由于我手头没有R7000P,无法对这段话的真假做出断定,但根据游戏体验的结果来看,这张显卡的性能确实算得上强劲,已经能够做到满足我的要求了。
这台机器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独显直出。游戏本再怎么说也是笔记本,而是笔记本就需要在多个方向做出取舍与妥协。即使是几乎无视续航和尺寸的重板砖游戏本(e.g 外星人51M)也不例外。对于需要考虑多种使用场景的轻薄游戏本来说,支持MUX是一个很棒的设计:在并不需要极限GPU性能/低延迟的环境下(例如内容创作)能够享受省电、低噪音与集显本身可能在部分workflow中的加成,而在游戏场景中则可以直接从GPU到eDP,尽可能释放游戏性能。不过,可能是由于基于Ryzen方案的游戏本在这两年才开始崭露头角的原因,软件兼容方面做的并不算太好。在拯救者Y9000X上,从独显直出切换到混合输出(and vise vera)是无需重启的,但在R9000X上,切换完成之后必须重启才能完成模式切换。
性能释放
这台机器承袭了拯救者的传统,有三个不同的性能释放模式:高性能的野兽模式、一般的均衡模式和最低功耗/噪音的安静模式。考虑到游戏本的典型使用情景,这三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笔记本在各种不同场景下的使用体验。不同模式下性能释放上的区别在下文单双烤环节将会进行分析。
在安装了必要驱动的Windows 10下,用户只需要按下Fn键与Q键就可以在三种模式下来回切换(即使已经退出联想管家),且系统与电源键都会对用户进行提示。不过,这一功能无法在UEFI Firmware里进行修改,这个就比较离谱。
在图书馆环境下,安静模式即使是在跑分中风扇噪音也感知不强,几乎可以认为是无噪音,考虑到后面跑分的结果这一成绩不得不说是令人惊艳的成绩。对于日常的办公和基本的影音娱乐需求来说,使用安静模式完全足够了。不过,后两种模式的噪音就有点厉害了。如果你在图书馆/教室/办公室这些需要安静的场合下,最好还是不要离开安静模式;在打游戏的时候,戴个耳机也可以做到世界清净。
DRAM
这台机器的内存是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选项:8G板载+8GSO-DIMM组成双通道内存。在轻薄游戏本上采用这种方式我个人觉得比较尴尬。一来现在大多数厂商的标准版SKU已经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使用需求,升级内存容量带来的收益可能不大;二来由于短板效应无论升级的是容量还是速度都无法带来太大的优势。不过,如果16GB内存不够使用,你可以最高升级到40G这倒也令人宽心;官方提供16+16双通道组合也能够缓解这一问题-32G作为MWS都已经远超及格更别提游戏本,点名隔壁幻14只有板载8G一个SKU。而且,3200的高速内存,说实话再升级收益也不大,从我个人的角度上比较无所谓,我要买肯定是直接32G SKU下手。
我这台机器上的SODIMM条子来自镁光,是双面颗粒的条子,采用了镁光的H5AN8G8NOJ颗粒。考虑到这台机器的BIOS不支持内存超频,不对颗粒做更多深入分析。
SSD
这台机器有两个M.2 SSD插槽,均支持PCIe 3.0x4的速度。原装的SSD是一枚来自SK Hynix的HFS512GD9TNI,512G TLC NVMe SSD,运行在PCIe 3.0x4的规格下,性能方面不做过多测试,拯救者一直用的固态都还行(主要是倒腾数据比较麻烦)。为了之后安装Linux方便,我还额外装了一个私藏的镁光2200,同样运行在PCIe 3.0x4的速度,而且能够满速运行。
这台机器上原装固态的散热很有意思:固态硬盘包裹在铜箔里面,背板上还有额外的导热垫将热量导流走,有效保持了固态硬盘的低温度。而且,另外一个M.2位也有预制的导热垫,这一设计对于后期升级来说实在是很舒适。
网络
由于R9000X的体型限制,这台机器是没有RJ45有线网口的。在不考虑利用USB转接的情况下,默认你只能使用WiFi与蓝牙。
这台机器里使用的方案是来自Intel的AX200 160Mhz,支持WiFi 6。不过,虽然我家入户已经升级到1000Mbps,但路由器仍然是网件R6300V2,在实际使用中最高只能达到30M/s的极限速度,而且我身边也没有其他支持WiFi6的设备,所以这一段我更多会以“报菜名”的方式进行。这张网卡本身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产物,在很多笔记本上我们都有见到。2x2天线,最高支持2.4Gbps,WiFi6认证,集成蓝牙5.2。考虑到这台机器黑苹果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我个人是不觉得有太多更换的必要的。
显示器
这台机器搭载了一块LP156WFG-SPP1面板,标称数据是FHD,144Hz,8Bit雾面屏,标称5ms响应时间,典型亮度值300cd/m²,典型对比度800:1,100%sRGB色域。由于没有专业设备,我无法对这块屏幕的具体性能进行分析,但从目测与数据来看,这块屏幕属于典型的好屏幕。144Hz应对FPS游戏等场景优势巨大,100%sRGB应对内容消费与轻度内容生产环境也已经足够优秀,但如果需要进行专业内容创作的,还是建议加钱4K SKU或自己外接一个显示器。
IO
R9000X的IO属于少而精的类别。两个A两个C一个SD一个耳机,一个A口支持关机充电(有标注),两个C口都支持PD与DP。应该来说应对大多数使用场景已经足够。使用Intel平台的Y9000X还支持Thunderbolt,可以进一步扩展机器的拓展性与使用环境。就我个人这段时间的使用而言,我并不觉得这台机器的IO限制了我的使用:之前买的联想USB-C转DP转换器搭配ThinkVision 28刚好构成一个联想全家桶的完美闭环(笑)
这台机器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就是在后部IO处有LED标记,接入电源的情况下会亮起,方便用户接驳设备。
电源与适配器
拯救者R9000X搭载了一个71Wh的电池。虽然对于传统游戏本来说续航在评价里面不会占据太多地位,甚至重板砖本基本都直接不考虑续航纯当UPS用。但对于一台轻薄游戏本来说,由于其相比于传统游戏本更便携的特性,Working/Gaming on the go就成为了RD团队必须考虑的一个使用场景。
至于适配器,这台机器支持PD与DC两种不同充电模式。当然,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讲USB Power Delivery并不支持100W以上的功率,目前所有100W以上的、使用USB TypeC接口的充电都采用了私有协议。这台机器上的PD也是一样,主要是为了在办公场合应急使用。你可以购买一个65w的充电头在安静模式下使用,或者一个95w的头在一般模式下使用。
至于230W的DC充电器,就比较传统了。台达代工、联想祖传方口(我现在打字用的、2014年的一台ThinkVision 28也是同样的方口),没什么好说的。
尺寸上,作为一台230w的适配器,按照我的标准来说已经足够小巧,基本上是一个拉宽的Pixel的面积,个人感知上带起来没有太大的压力。不过还是那句老话:Your mileage may vary。
性能测试
先过一下测试环境:
- BIOS版本:G1CN21WW
- 默认预设状态:野兽模式+独显直出,外接DC供电
- Windows NVIDIA驱动程序版本:461.40DCH
- Windows操作系统版本:Windows 10 家庭中文版 20H2,内部版本19042.804
- Linux操作系统版本:Ubuntu 20.10
- Linux内核版本:5.8
理论性能测试
3DMark
3DMark测试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 Time Spy
- Fire Strike
- Port Royale
还有很多项目我也跑了一下,具体的结果请各位自行解析,图片已经放在对应目录里了。
Time Spy主要注重关注机器的DirectX12游戏性能,这台机器在这一测试中达到了6619分:显卡分数6353,CPU分数8682。
在主要关注DX11的Fire Strike中,这台机器达到了15288的高分:GPU分数16381,物理分数21449,综合分数7916。
Port Royale是一个只支持光线追踪API的跑分,这台机器达到了3517分。
综合上面三个跑分,对比墨鱼的R7000P评测,可以看出联想在发布会上宣称的“65%的功耗90%的性能”所言非虚。Max-Q这一显卡形式在一开始遭到质疑除了价格高昂之外就是性能表现实在是过于拉垮。如果未来的Max-Q显卡都能达到这一水平,那么轻薄游戏本的一大难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突破。但是,考虑到这台机器的Release Date基本属于图灵的回光返照,加之后文讲到的一些因素,我并不认为之后的产品(包括9000X自身的续作)能够达到类似的水平。当然,毫不意外的,我十分希望现实能够狠狠地打脸。
PCMark
PCMark模拟了日常使用情况下的场景。由于电池续航测试需要商业级授权(which I dont have),续航测试部分就通过简单的目测进行:亮度100%,安静模式运行PCMark 10 Extended。这一方法显然是不够准确的,所以请注意不要当真,图一乐。
在安静模式+独显直出模式下,得分,耗电,耗时;在独显直连模式下,得分2200,耗电24%,耗时约30分钟。
根据目测,应该能够保证6-8小时的办公续航(安静模式+混合输出)。
Cinebench R23
Cinebench是一个CPU性能跑分,同样在三种模式下各跑一遍。
在安静模式下,多核成绩达到8560分,记录到的Package Power最高达到48W,Cores Power最高达到45.5W;核心频率4.3Ghz,有记录的最高温度为92摄氏度,成绩已经超越E5-2697V2(8378),仅仅略输于R7 1700X(8889)。单核成绩1219,记录到的Package Power最高达到24W,Core Power最高到15W,核心频率也是4.3Ghz,有记录的最高温度为83摄氏度。这一成绩超越9880H(1183),略输7700K(1230)。
在默认模式下,多核成绩10498分,记录到Package Power最高60w,Cores Power最高达到61.5W;核心频率3.7Ghz,记录下的最高温度97度,成绩已经超过9980H(9087),仅仅逊色于TR 1950X(16315)。单核成绩相差不大,可以认为对于单核来说无论是什么性能模式都不会有影响,接下来野兽模式也将会只进行多核跑分。
在野兽模式下,最终得分10758,记录到Package Power达到68W,Cores Power达到71W;核心频率3.8Ghz,记录下最高温度高达101摄氏度。这一成绩相较于默认模式相差不大,根据后面的测试结果判定对CPU Workload来说野兽模式与默认模式相差不大。
2020年的高端笔记本处理器能够达到2017年的MSDT旗舰处理器水平,在这三年里CPU的发展确实飞快。
Cinebench R15(50次循环测试)
在野兽模式下连续进行50次的Cinebench R15测试,机器最大值1809.05,最小值1758.24,差值只有50.8。测试结果放在这里供参考。
考虑到这台机器本身作为一台轻薄游戏本,能够做到如此稳定的性能释放确实很给力,但代价仍然是无论在前面还是后面都会提到的噪音与键盘温度。
单烤、双烤与温度控制
这一环节使用的软件是AIDA64与FurMark,分别进行单烤FPU、单烤GPU和双烤(同时进行FPU与GPU)测试。
在单烤FPU的场景下,最高记录到65w,3.7Ghz,100摄氏度。
在单烤GPU的情况下,平均帧率150帧,GPU功耗最高纪录70W,温度65摄氏度。
在双烤的情况下,CPU 45w,GPU 75w。
这个水平即使作为一台普通的游戏本都算是合格线以上,作为轻薄游戏本更是高性能.
GPGPU与缓存性能
游戏性能测试
既然是游戏本,那么自然要用大篇幅来讲游戏表现。而既然这台电脑是火鸡短时间内最后的波纹,自然要加上galgame来做测试。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所有测试均在FHD分辨率、画质拉满(默认状态下游戏能够实现的最高画质)、独显直出、野兽模式下完成。测试中使用的所有游戏都是我游戏库里的游戏,所以没有MOBA、基本不支持光追还都是老游戏,希望大家见谅。
CS:GO
CSGO这款游戏我还需要介绍?是白给的不够多吗?使用FPS Benchmark这一测试环境测试。在测试中,除了在烟雾中,其他情况下游戏都能在300+左右的FPS运行,采用默认画质FHD 144游玩完全不成问题。
GTA5
GTA5也是经典神优化的游戏,虽然我一直对犯罪主题游戏不怎么感兴趣但是之前Epic限免的时候我还是领了一个-毕竟白嫖。GTA是自带Benchmark的,由于没有导出数据,我这里就只能说一下我的目测结果:全程50fps左右浮动,偶尔能上60,应该说如果是一般玩家,享受丝滑流畅的游戏体验是没有问题的。
古墓丽影:崛起
新古墓三部曲的第二部,自带Benchmark。在使用DX12、三重缓冲、4倍SSAA抗锯齿的情况下全屏幕独占模式启动游戏、按照上文说明调整配置后并运行内置Benchmark,结果如下: 最终成绩为46.7,考虑到我选择的画面配置已经远远超出实际,在正常游玩中保持全程60帧不存在问题。
地铁:最后的曙光重置版
最后的曙光是地铁三部曲的第二章(我怎么这么多第二章),不仅在剧情上扩展了莫斯科地铁下的各方势力的斗争,更是在游戏性上扩充了地铁2033本身颇有意思的游戏系统。我个人一直很喜欢地铁、辐射这类的描绘灾难后世界的作品,不过这就属于后话了。同样是一个自带Benchmark工具的游戏,在游戏的安装目录里可以找到官方的配置工具新建配置并将所有画质设定为最高进行Benchmark。 跑分结果参见这份报告,平均帧率50.67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尤其是考虑到我的画质选项已经远远不算合理的情况下。
奇幻人生
虽然说LIS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Galgame,但是在我现有的游戏库存里这是最吃配置的、美少女为主角的游戏,所以也算是广义的Galgame(笑)。把这个游戏拉进来的理由也跟之前说的一样,就是单纯纪念一下火鸡最后的波纹。在体验中,游戏全程保持了流畅,帧数非常稳定,画面非常柔美、清晰,所以如果你平时跟火鸡一样喜欢玩【二次元美少女恋爱游戏】,那么拯救者R9000X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生产力环境测试
虽然说这台机器不算是MWS,但是这个配置摆在这里,尤其是官方提供定制32G+4K屏SKU,拿来做专业内容创作自然也不在话下。我们进行两个不同的测试,模拟多媒体与传统工科这两个不同专业情况的使用情景。CS/软工方面的内容挪到下面Linux测试的环节进行,毕竟我自己就在Linux下开发。
Vray渲染测试
Vray渲染器主要应对多媒体内容生产的测试。由于我没有Adobe全家桶的授权,GIMP/Kdenlive等开源方案又没有足够好的benchmark,所以就改用Vray来管中窥豹。Vray测试有三种模式:CPU、GPU(CUDA)与GPU(RTX),统一在野兽模式+独显直出的情况下运行。使用Vray5测试,每个项目运行一分钟,结果如下:
我本来还想加一点Handbreak转码这类的测试的,但是由于找不到适合的转码素材而作罢。未来我可能重新捡起视频创作,那个时候就优先录制一个Demo Project吧。
SpecVIEWperf 2020测试
SpecVIEWperf测试是一套针对工业领域workflow设计的benchmark,主要针对工业设计等领域进行定向分析。目前最新的2020版我跑了一遍,具体的成绩因为我既没有专业经历又没有足够丰富的机型阅历来分析,就只是把结果挂到这个页面上就完事了。Fun Fact,直到2020年末我换成R7 1700X(ES)平台之前我用的PC仍然是22nm Haswell。如果有需要做MWS Replacement的可以以这个Benchmark做参考。
Linux应用测试
既然是到我手上的机器,肯定要过一次Linux测试。拯救者系列一直以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Linux的兼容不佳,即使是Y9000X这种IU集显What can go wrong的机器都会出现声卡驱动问题,虽然WSL2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一个FOSS Enthusiast,Firmware和Driver层面没有自由软件我权当妥协,但OS层面起码得让我用上全FOSS套装吧?
这段评测如果你并不使用Linux可以选择跳过,毕竟Linux用户太少,你不关心也正常。
为了保证最大程度的兼容性,我采用了Ubuntu 20.10操作系统,将所有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等更新到最新版本。选择Ubuntu的理由也很简单,消费级硬件如果Ubuntu都带不动那么其他发行版能正常驱动的概率就很低-至少我没有接触过;而如果一台机器能够跑Ubuntu,那么一般其他的发行版(比如我最爱的Arch Linux)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至于在Linux下的性能表现,倒也不是不能跑但是跑完这篇文章就太长了,所以就只跑两个传统项目-UnixBench和Linux内核编译。
安装与使用
使用Rufus烧录Ubuntu 20.10安装包到U盘并由U盘启动安装到内置的NVMe SSD,兼容性意外的好:除了显卡切换需要进入BIOS手动调整(即使在Windows下也需要重启所以没有太大区别)以及Goodix指纹日常无驱动之外没有什么问题,Fn+Q的模式切换也能够正常进行。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Linux用户,那么拯救者R9000X也是一台可以买来用作开发机的设备-只要你能接受用不了指纹以及切换显卡比Windows下麻烦一点。考虑到即使在Windows下切换显卡也需要重启,我个人还是比较无所谓的。
内核编译
为了验证Fn+Q在Linux下的可用性,使用Ubuntu 20.10的配置文件在三种模式下分别编译Linux 5.11版本内核(主线内核)。考虑到一般用户的使用体验,在编译中开启图形界面并采用混合输出模式,同时使用s-tui监控系统情况。
我使用的命令为:
$ time sudo make -j16
在野兽模式下,编译耗时23分钟37.348秒,全过程CPU频率在4Ghz左右。 在一般模式下,编译耗时23分41.421秒,全过程CPU频率同样在4Ghz左右。与上面Cinebench的结果能够对应。 在安静模式下,编译耗时24分46秒,全过程CPU频率在3.1Ghz左右。从这一测试可以看出,拯救者R9000X的Fn+Q功能是基于UEFI Firmware进行的,独立于操作系统,所以具有跨平台的特性。上文中我已经提到轻薄游戏本应对不同使用环境下能够切换功耗模式的重要性,Fn+Q功能能够在Linux下使用对于我们这些FOSS用户来说显然是具有极大吸引力的。
UnixBench
不多解释,野兽模式跑分,出来的结果看这里。
拆机
对于R9000X来说,维护拆机是十分简单的。只要卸下D面可见的螺丝即可取下后盖,并直接进行一般形式的维护升级-更换SODIMM、两个SSD与电池。由于这台机器并不是我个人所有的财产,拆机环节就不太过深入,简单拆机一下看看就过了。
升级路径
这台机器的升级路径还是比较简单的。在不考虑通过BGA方式对PCB进行魔改的前提下,用户可以升级的只有无线网卡、SODIMM内存与SSD。考虑到这台机器的定位与用户使用体验,我个人认为把第二个NGFF替换成SODIMM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现在的方案也还算可以。WiFi 6方案的无线网络目前仍然属于高端产品(无论是网卡还是router),以及不上千兆网没有太大区别感知的特性,我个人并不认为WiFi 6在短期内能够普及到千家万户,所以网卡也暂时不需要升级与维护,但如果你的需求比较特殊,这也是能换的。据我所知,联想还没有给游戏本加白名单的鬼畜习惯。
散热器
这台机器的散热器还是很有意思的。总共四根热管,CPU、显卡各有一根独立热管,一根热管作为“主轴”,还有一根热管负责“均热”。两个风扇负责将热量排出机身,虽然高密度的扇叶以及较高的转速让它们能够有效完成任务,但代价则是噪音的爆炸。上文中我已经提到了这台机器在离开安静模式后噪音是比较大的,虽然这一代价是轻薄游戏本为了达到高性能所必须承担的,但毕竟会对使用造成负面影响。不过,考虑到高负载情境下一般都会带耳机(无论是内容创作还是游戏),这个问题倒可能感知不强。唯一的缺点就是在图书馆/教室/办公室一类的场景下你基本没法离开安静模式,不过即使是安静模式,性能也足够大多数日常应用了。
市场分析与总结
说实话,我个人某种意义上对轻薄游戏本更多是“嗤之以鼻”的。对于我这样一个从P775DM2入坑的人来说,“厚重”、“吵闹”与“高性能”几乎成为游戏本的代名词,几乎所有的“轻薄”方案都需要在这里那里进行妥协-售价、性能、可靠性或噪音。拯救者R9000X虽然凭借高能耗比的硬件与扎实的模具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所有的方面,但却仍然逃不出这样的“诅咒”。无论是噪音还是键盘温度都并不算理想(虽然噪音问题在戴上耳机的情况下还算可以忍受),但这也算是轻薄游戏本的通病。考虑到首发8k的良心售价,以及出色到我都愿意主动选购的表现,我个人很推荐有需求的人考虑这台机器-或它的后继机型。如果把我放回这台机器刚刚上市的时候并且往我手里塞八千块钱让我买一台全新笔记本应对我的需求,我觉得我真的会选择购买它。强悍到能跟桌面机对线的CPU性能、不拉跨的GPU性能,还可以的拓展性以及除了一点小问题基本符合我审美的优质模具,除了我上文提到的噪音与温控问题外基本没有太大的deal breaker。作为一个Linux用户,它对Linux操作系统良好的兼容性也确实令我惊喜(之前那个声卡有问题的Y9000X我人傻了,我是真没想到一个IU集显专为生产力设计的本子能在这方面翻车,既然考虑码农不适配个Linux就离谱)。可以说,相较于上一代Y9000X只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这台机器已经做到叫好又叫座。诚然,它还有很多改善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存在打通了拯救者游戏本系列产品矩阵中的一个missing point。现在,拯救者的产品矩阵里最后的空缺就只剩下一台all in的Halo Product了,但这是后话,暂且不讲。
不过,既然这一段的title就是市场分析,我们自然要分析一下近期各种事件为这个市场带来的或好或坏的影响。本身R9000X就是一台赶了个晚集的、在整个图灵卡生命周期推出的一个“完美的句号”,之后推出的新芯片-无论是塞尚还是安培都远强于现在的雷诺+图灵。而COVID-19 Global Pandamic与虚拟货币的暴涨又让整个PC市场-无论是上游厂商还是下游消费者都不堪其扰。无论是台湾地区还是韩国都仍然在疫情的阴霾笼罩之下,产量不足+三星8nm工艺良品率不如TSMC 7nm,以及矿工与黄牛,现在不仅是安培成为空气,连老旧的图灵甚至帕斯卡都一卡难求。我现在使用的GTX 1050 2GB版咸鱼均价500,这是什么概念?我说实话对整个安培的生命周期的供货能力感到担忧,甚至我都认为玩家们已经可以把安培当作又一个伏打来对待了。尤其是考虑到国际政治形势,如果只是献祭一代产品求得平安那自然很好,但如果形式继续恶化,到时无论是市场还是玩家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体验就真的不是我有勇气去尝试预测的了。在现在的情况下指望矿难真的不如指望天降fab,我们玩家是真的太难了。